高雄中醫診所推薦-關於中醫的把脈

或許是受到影視作品影響,不少民眾對中醫的第一印象,或是唯一印象就是把脈。所以不少民眾第一次進中醫診間時,對於醫師居然是開始問診,而沒有第一時間開始把脈會感到有些不安。所以簡單介紹一下中醫師怎麼看病的。

把脈確實對多數中醫師都是件重要的事,可以得到很多病情的資訊,不過也不是只單靠把脈就行的通。以大家熟悉的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來說,可以看到切診(身體觸診、尺膚診、脈診),雖然重要,但還是需要與其他三診互相配合對照,才會得到最真確的病情資訊。

而且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四字的順序,就是中醫在獲取病況的診察順序,絕不是一進門,就矇著頭把脈的,這樣所得到的資料常是偏差不全的。【素問.徵四失論】有云:「診病不問其始,憂患飲食之失節、起居之過度,或傷於毒,不先言此,卒持寸口何病能中?」就是在提醒不能單只把脈,必須先問診。

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

望:病人進門先看氣色、體型、步態、動作、神色,先大致了解整體情況,體質陰陽如何,能否受藥,可能是那方面的病痛求診。看舌頭也是望診的重要部分。

聞: 聽病人口述病情時,由聲音的清濁高低亢奮低微、語態的連貫斷續、敘述時的措辭、組織方式來了解體內的大致情形,是否有因痛產生的語句斷續、語聲低微,是否有痰濁壅滯的濁音,病情有無影響神智的清明,病員是否對自身有一定觀察。

問:了解病史,症狀如何初起、怎麼演變,程度如何、發作頻率如何,有特定發作期嗎、不適的性質如何、有誘發加重或是能減輕的情況嗎、有很多不適的話那個是最想處理的。有無工作傷害可能、平日有無習慣會加重病情的。把收集到的資訊和等下的脈診互相比對,找出造成不適的病理機轉,判定病情輕重與預後。

切:【素問.脈要精微論】說:「微妙在脈,不可不察。」說明了脈診在切診中的重要性。脈象可以分成六大部以了解五臟六腑的情況。每部中又可略分三層,以了解是否有外邪(病毒、瞬間溫差造成的皮層緊張)侵擾,人身正氣(氣血陰陽)充足與否、代謝功能亢進或衰退,有無痰濁瘀血水飲等代謝廢物堆聚、有無神經調控失靈。脈診得到的資訊再與望聞問診的資訊比對整合,了解症狀真正的病理機轉,用藥才能有的放矢,真正改善人體失衡。

實際在使用時,問診與切診會一直互相比對校正,以期得到真實的病理機轉。尤其在第二次回診後,除了望、聞診獲得資訊較快,問診和脈診會和第一診的情況互相比對,可了解病情改善的程度,是真改善還是假象,患者有無不適切的飲食生活習慣抵消藥物帶來的改善,據此調整藥物或是給予生活衛教,讓身體盡快恢復平常的穩定態。

以上簡單介紹中醫師看病的流程,希望能讓覺得「中醫等於把脈」的民眾安心就醫,不再沒馬上把脈就心慌慌覺得慘了。當然現在多數的中醫師在學時也都受過一定的西醫訓練,在看病時,也多會把血液學檢查、影像學檢查等整合入自己的診察中,讓獲取病機的管道更多元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