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大S因為流感肺炎而離世,震驚了國人
一般來說,都是年老的人才容易發生因感冒而併發肺炎離世
但身體素質較虛的人,其實也容易有這樣的情形
臨床遇到一位體質較虛的阿伯
藉這個案例來探討中醫所謂的”虛”證
71歲的林伯伯
偶咳出白色痰,伴隨鼻塞、打噴嚏流鼻水、頭暈、耳鳴、打嗝
外觀下眼袋浮腫,也容易疲勞倦怠、容易流汗
脈沉、白滑苔
分析:
身體有一股能量,像似一股動能,中醫稱作”陽氣”。足夠的陽氣可以維持身體正常的代謝,假設在鼻部,陽氣蒸煦下讓鼻黏膜濕潤,可以正常的呼吸,陽氣不足時該蒸騰的水氣不化,反而形成了鼻涕鼻水,造成鼻塞、鼻涕倒流、喉嚨卡卡
下眼袋屬於脾胃的部位,看到下眼袋浮腫,可以知道脾胃陽氣不足
有水濕侵犯,打嗝也是胃氣不足的象徵
其他如頭暈、耳鳴、疲勞倦怠、容易流汗等都是陽氣不足的現象
頭部的氣血不足就會頭暈、耳鳴。胸中的陽氣不足會胸悶
保衛身體的衛氣不足就收斂不住汗液,因此容易流汗出
上面說的胃氣、衛氣也都屬於陽氣的一種表現
舌脈診上,脈沉也表示身體有水氣,白滑苔也是個證明
處方:
半夏、生薑、茯苓、紫蘇、附子、桂枝、辛夷、石菖蒲、陳皮、川貝母、麻黃
說明:
最重要的是附子、桂枝,兩者是溫陽的要藥,要去補強上述所說的陽虛證,其餘是協助角色
半夏、生薑、茯苓化水飲,紫蘇寬中(緩解胸悶),辛夷、石菖蒲通暢鼻竅,陳皮、川貝母化痰
麻黃對鼻塞、打噴嚏流鼻水很有幫助,也可以散發身體的水氣
感想:
更長遠看,我們要如何讓自己到了七八十歲陽氣還足夠呢?
雖然這部分與我們先天之氣有關(就如同基因一樣)
但就臨床的觀察
平素有在運動的人
他的陽氣是比較充足的
像我會去打籃球運動
那裡有70幾歲的阿伯,還是身體健朗、語音清晰
很有活力的與青年人、中年人玩在一起
其實真正的治療
還是要及時
年輕時就有個習慣
心志,遠比藥物還來得重要
陽氣到底是什麼?
就是動起來吧! 你的身體動起來、心裡火熱起來
那麼陽氣自然就湧上來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我一直很想要宣揚一個理念
就是不是等到了生病才來治療
中醫說過”上醫治未病”
以此例來說,我們如果身體一直保持足夠的陽氣
不就沒有這些問題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