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腳氣,下肢水腫

蔡伯伯 72歲

左膝人工關節

微胖身材

初診11/25

今天來的時候跛行,主訴是左足疼痛

觀察足背足踝腫脹,按壓還有水腫現象

走路時候更加疼痛

也看過了幾家診所仍未改善(針灸、吃藥都有)

於是

我說你也不必密集著來

我開一個禮拜的藥,順便針灸

再過來觀察即可

治療經過

11/25、12/02、12/09、12/16

患者回饋

12/02服藥後水腫改善 疼痛減緩 已不需服用西醫止痛藥 原方續治

12/09疼痛與之前相比有減少,解谿、太溪穴按壓疼痛

12/16疼痛再改善,足踝已經沒有腫脹,足背仍有水腫

附上第一次就診的病歷紀錄

11/25

右足水腫已經兩個月 疼痛且感覺冰涼 西醫檢查肝腎指數均正常 走路引發疼痛 無服用其他慢性病西藥 右足曾經有舊傷 PE:內外踝韌帶腫脹

處方:

延胡索、丹參、赤芍、木通、滑石、黃柏、蒼朮、乳香、沒藥、當歸、川芎

疾病探討:

俗稱的腳氣

在排除心臟、肝臟、腎臟、內分泌等疾病或營養不良引發的水腫,找不到原因時,就稱為特發性水腫。手指壓一壓腳背,凹陷而無法彈起來,或者覺得鞋子變緊了,襪子的壓痕也變深了,這就是所謂的下肢水腫,亦即俗稱的腳氣。

特發性水腫還有以下特點:長期而反覆,上午輕下午重,睡覺後輕活動後重,四肢明顯而軀幹不明顯,月經前後加重,與氣溫、情緒、疲勞有關,消得快腫得也快,腫胖難分,體重增加。

在蔡伯伯這個例子,他曾經左足踝外傷過,目前足踝的韌帶都較為腫脹

,足踝部分的周圍外觀皮膚的顏色都較暗沉,且有瘀斑,表示血行不良,因此就容易堆積堵塞,造成水腫及疼痛

最後補充:

如果這樣的疾病在治療上都沒有的話,就要進一步檢查

可再去做下肢靜脈攝影及血管內超音波檢查,其中血管內超音波檢查是近年開始發展的技術,對於確定病灶原因、評估是否合併血栓及血管內治療的位置。比如說有這樣的例子:

發現長時間雙腿不對稱腫脹,服用利尿劑、抗凝血劑也沒效,甚至出現色素沈澱,檢查後發現是髂靜脈壓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