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曹小姐 62歲
G2P2 已退休
曹小姐是與我一同聚會的教會姊妹,他的弟兄都會陪同她一起前來看診。
就診緣由: 左足底外側麻木一段時日,已至腦神經科、骨科檢查過,無特別異狀
10/28初診:
左側足底外側麻木已持續月餘 西醫檢查非腰椎壓迫引起 左足踝腫脹 足弓塌陷(較為扁平),另外有腰痠痛,第4/5椎處,腎功能近期檢查較差 GFR:70
治療:
針灸+電針15分鐘
無開內服藥
選用穴道:
陽陵泉、三陰交、京骨、束骨、丘墟、申脈、腎俞
說明:
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,京骨穴、束骨穴在足底外側
丘墟、申脈在外側足踝
以上就是中醫經絡膀胱經在小腿的走向,與腓神經的走向相似
於是選用這樣經過的穴位
腎俞在第二腰椎,除治療腰痛外,並加強腎臟功能
治療期間:
10/28~11/08第一個療程(針灸一個療程六次)
11/12~11/25第二個療程
11/27~12/10第三個療程
12/12~12/24第四個療程
12/25~114/01/07第五個療程
114年度繼續
01/08~1/25第六個療程
2/03~第七療程中
患者回饋:
足底外側麻木部分範圍有縮小的一些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曹小姐這種的足底麻木是什麼樣的問題呢?
可以來了解一下「跗骨隧道症候群」
跗骨隧道:內踝後下緣的狹小肌腱、神經、血管通道
所謂「踝隧道症候群」的正式名稱應該是「跗骨隧道症候群」,英文是Tarsal Tunnel Syndrome。
通過人體內踝後緣的,主要是「脛後神經」,他在通過跗骨隧道這個區域的時候會先分出一條「內側跟骨神經」到足跟,之後再分成「外蹠神經」與「內蹠神經」,分別走到足底的內側與外側。
發生原因:
隧道「周邊」的組織異常增生或肥大。例如:靜脈曲張、腱鞘囊腫、關節退化所造成的骨質增生(骨刺)……等等,都有可能造成隧道實質性地變小而造成神經壓迫。還有,隧道以外的足踝力學結構異常,例如:扁平足、足過度旋前(overpronation),造成神經被拉扯、壓迫而產生症狀。
其餘改善方法:
自己在家可以針對踝隧道附近的穴道徒手按摩,放鬆肌肉、改善疼痛。訂製的鞋墊也可以改善足供塌陷的影響,幫助自己修正走路姿勢及施力點。
圖片說明:
看到圖片中粉紅色的區域,
即腓腸神經(源自脛神經和總腓神經),通過外踝下方到足部外側面
總結:
此案例針灸的目的在於使腓腸神經、還有外蹠神經能恢復
來改善麻木的不適感